SATA接口

?SATA是Serial?ATA的缩写,即串行ATA。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Serial?ATA规范不仅立足于未来,而且还保留了多种向后兼容方式,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在硬件方面,Serial?ATA标准中允许使用转换器提供同并行ATA设备的兼容性,转换器能把来自主板的并行ATA信号转换成Serial?ATA硬盘能够使用的串行信号,目前已经有多种此类转接卡/转接头上市,这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我们的原有投资,减小了升级成本;在软件方面,Serial?ATA和并行ATA保持了软件兼容性,这意味着厂商丝毫也不必为使用Serial?ATA而重写任何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代码。

??而SATA?II是在SAT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征是外部传输率从SATA的1.5Gbps(150MB/sec)进一步提高到了3Gbps(300MB/sec),此外还包括NCQ(Native?Command?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端口多路器(Port?Multiplier)、交错启动(Staggered?Spin-up)等一系列的技术特征。单纯的外部传输率达到3Gbps并不是真正的SATA?II。

??由于SATA设备市场比较混乱,不少SATA设备提供商在市场宣传中滥用“SATA?II”的现象愈演愈烈,例如某些号称“SATA?II”的硬盘却仅支持3Gbps而不支持NCQ,而某些只具有1.5Gbps的硬盘却又支持NCQ,所以,由希捷(Seagate)所主导的SATA-IO(Serial?ATA?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ATA国际组织,原SATA工作组)又宣布了SATA?2.5规范,收录了原先SATA?II所具有的大部分功能——从3Gbps和NCQ到交错启动(Staggered?Spin-up)、热插拔(Hot?Plug)、端口多路器(Port?Multiplier)以及比较新的eSATA(External?SATA,外置式SATA接口)等等。

??SATA硬盘在设置RAID模式时,一般都需要安装主板芯片组厂商所提供的驱动,但也有少数较老的SATA?RAID控制器在打了最新补丁的某些集成了SATA?RAID驱动的版本的Windows?XP系统里不需要加载驱动就可以组建RAID。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SATA还是SATA?II,其实对硬盘性能的影响都不大。因为目前硬盘性能的瓶颈集中在由硬盘内部机械机构和硬盘存储技术、磁盘转速所决定的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上面,就算是目前最顶级的15000转SCSI硬盘其内部数据传输率也不过才80MB/sec左右,更何况普通的7200转桌面级硬盘了。除非硬盘的数据记录技术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例如垂直记录技术等等,目前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也难以得到飞跃性的提高。说得不好听的话,目前的硬盘采用ATA?100都已经完全够用了,之所以采用更先进的接口技术,是可以获得更高的突发传输率、支持更多的特性、更加方便易用以及更具有发展潜力罢了。

责任编辑:苟瑞刚 发表时间:2012-08-16 17:09:27
  • Intel B75主板推荐
  • AMD A55主板推荐
  • 800-1000元主板推荐
Baidu
map